评价教研论文优劣的基本标准
发表日期:2017-11-22 15:46:29 来源:本站 被阅读[…]次
有些青年教师常常在问:什么样的教研论文是优秀的?也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:文章是写好了,可不知道好不好,自己心里一点也没数。既不知道别人文章的优劣,也不知道自已写出来的文章好坏,这对写文章的人来说,自然是一种苦恼。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,对文章优劣的评价,是比较困难的,但是不是就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呢?应该说,基本标准还是有的,而且这个标准是相对统一的。也就是说,各种教育文稿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。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标准,就不至于对别人的文章或对自己的文章糊里糊涂了。那么,评价教研论文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?
一、内容是不是新颖独特
一篇优秀的教研论文,首先应该有比较新颖的内容,如果内容陈旧,即使材料非常充实,写法相当别致,也小能算好文章。内容新,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选题是不是与众不同,是不是独特的;二是观点是不是符合新的形势,有没有时代气息;三是所述的材料是不是来自生活第一线的,是不是生动活泼的原始材料。比如,许多文章都在谈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,有一位老师写了篇《合作学习,让人欢喜让人忧》的文章,具体论述了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种种弊端,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内容新,是文章的价值所在。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,可以说,全在一个新字。因此,在写教研论文时,我们先要问一问自己:我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新的东西?到底新在哪里?如果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地方,干脆还不如搁笔算了。在判断内容是不是新的问题上,我们还要澄清这样几个观点:一是时髦的理论或提法不一定就是新的。有的人总这样想,现在流行什么,我就写什么。比如,现在大家都在说研究性学习,我也来个研究性学习,这样总有新意了吧。其实不然,新也是相对的,大家都一哄而起地写某一方面的内容,势必出现大撞车。大撞车,是写文章最忌讳的,自然就没什么新意。二是故作惊人也未必是新的。有的人喜欢用反弹琵琶的笔法,故作惊人之笔,想以此来表明有新意。比如,教育部指示中小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,有的人却故意提出不应减负,认为竞争时代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。这样的文章新是新了,但没有科学依据,难以让人信服。三是深与新往往是连在一起的。深就是深刻,就是站得高看得远,就是分析透彻,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。
二、操作是不是切实可行
作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研究文章,大多数是自己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。写作的目的主要有两个:一是通过总结,使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比较系统,有一定的理论层次;二是别人看了以后可以借鉴。既然是教学经验,方法的总结,那么,写出如何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,倘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空话,那怎么能给人借鉴呢?操作切实可行,主要有三层意思:一是从自己实践中来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;二是确实是自己扎扎实实在做的,不是凭空想像、闭门造车的;三是对教育实践有普遍的指导作用,有现实针对性的。有些作者,自己做得很实在,写出来的文章给人有不实的感觉,原因何在呢?恐怕就在于还没有掌握写作的要领。要想使写出来的文章给人实在的感觉,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:一是横向,写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实践的;二是纵向,写清是分几步实践的;三是手段,写清是用什么手段实践的,或者使用什么工具;四是时间,在操作中是怎么安排时间的。以上四点,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具备,但至少有一二点。例如,一篇《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》的文章,在谈到如何使提问‘精”时,从三个方面来阐述:一是从质量上求精,在深入钻研教材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问;二是从数量上求精,尽可能减少无效提问和重复提问;三是在技巧上求精,选择最佳途径和操作艺术提出问题。每一个方面又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,这样,就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。在操作是不是实在的问题上,我们还要澄清这样三个认识:一是举例多不一定就是实,不要以为在一个观点下举出三四个详细的例子就是操作实在,例子应该少而精;二是详尽叙述不一定是实在,有的人用叙述的手法写教研文章,以为这就是实在,其实,教研论文的实在,井不排斥理论升华;三是不要一个小标题下面就直接列举一个事例,况且事例之后也应该有分析。优秀的教研论文应该虚实结合,既有实实在在的操作方法,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,两者互相渗透、相得益彰。
三、板块是不是清清爽爽
正像一辆汽车由几个比较大的部件构成一样,一篇文章也总由几个板块构成。板块清爽,就是思路清爽,就是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,就是让人一看梗概,就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。不同类型的文章由不同的板块构成。
比如,现状与对策类的文章,一般是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:1.具体现状(可分几个方面来写);2.原因剖析(有针对性剖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);3.提出对策(根据现状和原因,提出几条切实可行、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)。
又比如经验总结类的文章,一般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:1.做法的依据(为什么要这样做,出于什么考虑或有什么依据); 2.具体的操作(是怎么做的,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);3.取得的效果(这样做后取得了哪几方面实实在在的效果)。但不管怎样都是根据一般的逻辑顺序来决定的。板块清爽,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,容易整体把握。
四、题目、小标题是不是俏丽生动
从理论上说,题目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;但从写作实践上看,许多人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所拟定的题目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现在很多报章杂志,对文章题目的制作都特别看重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的报章杂志实在太多了,不少人往往是光瞟题目,如果题目有点意思,就再仔细地看内容,如果题目平平淡淡,往往就把读物随手丢弃了。因此,题目有没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取舍。教研论文虽然属于论文一类,但它毕竟不同于纯学术论文和科技论文,其题目大可不必板着面孔,冷冰冰的样子。
一般而言,题目的“俏”有这样几个意思:一是新颖,能让人感到新鲜独特;二是有意趣,能让人回味;三是工整对称,读起来琅琅上口,且易记易传。下面这些论文的题目就是比较“俏丽”的:《把优雅带进语文课堂——规范语文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实践与研究》、《未成曲调先有情——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》、《“涛声依旧”的冷思考——小学生习作写真教学例谈)) ,《合作学习,让人欢喜让人忧——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》。除了题目,小标题的制作也同样重要。读者开始阅读论文时,往往看了题目接着就看小标题,如果小标题乱七八糟,即使题目很好,也马上会被人否定。小标题要工整、严谨,逻辑关系鲜明,语言简洁。像上面提到《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》等文章中的几个小标题就比较好。这些小标题,小但概括性很强,而且句式相同,读起来很有力度。有人认为,形式为内容服务,只要内容充实新颖,形式上不用太讲究,其实不然,文章的题目与小标题做得是不是“俏丽”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是不是严密,是不是成熟。平俗的题目、简陋的小标题,往往是思维浅薄与混乱的表现。
五、语言是不是简明扼要
与一般文章相比,教研论文的语言要求更精练、更严密、更具逻辑性。具体说来,语言简明扼要有这样三层意思。一是理论分析应尽量精要。在阐述一个观点或介绍一种方法时,总要进行理论分析,分析也可以适当展开,但不要大段大段地抄搬别人的理论著作。有的人认为,只有大量地引用教育家的话,才能说明文章有理论水平,否则,就是浅显。应该说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文章的理论水平不是由引用理论来提高的,而是靠文章本身的内涵来显示的。二是叙述事例应典型。举例是教研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。举例要典型,就是所举的事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,能以一当十;同时,叙述事例要非常简洁,不要罗罗嗦嗦,不要用描述。三是务去冗词赘语。要尽量删去“我觉得、我认为、众所周知、但是、然而、然后”等可有可无词语,同时,在一般情况下,要避免用第一人称,不要动不动‘我怎么样怎么样”。从本人近年所阅读到的教研论文来看,不够简洁和精练的事实还是普遍存在的,有的还相当严重。有的作者似乎还是在有意拉长,以为长就是厚重,有分量。这种认识当然是不对的。这里,大家还需明白这样一个关系:投寄报刊的文章和参加评奖的文章,对语言和篇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,投寄报刊的文章,语言的要求比较高,篇幅则要尽量短些,一般不宜超过3000字,而参加某个部门的评奖,篇幅就可以长些,5000字甚至于5000字以上也可以。
明白上面五个评价标准是容易的,但要真正掌握它,恐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和体会。
一、内容是不是新颖独特
一篇优秀的教研论文,首先应该有比较新颖的内容,如果内容陈旧,即使材料非常充实,写法相当别致,也小能算好文章。内容新,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选题是不是与众不同,是不是独特的;二是观点是不是符合新的形势,有没有时代气息;三是所述的材料是不是来自生活第一线的,是不是生动活泼的原始材料。比如,许多文章都在谈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,有一位老师写了篇《合作学习,让人欢喜让人忧》的文章,具体论述了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种种弊端,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内容新,是文章的价值所在。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,可以说,全在一个新字。因此,在写教研论文时,我们先要问一问自己:我写的这篇文章有没有新的东西?到底新在哪里?如果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地方,干脆还不如搁笔算了。在判断内容是不是新的问题上,我们还要澄清这样几个观点:一是时髦的理论或提法不一定就是新的。有的人总这样想,现在流行什么,我就写什么。比如,现在大家都在说研究性学习,我也来个研究性学习,这样总有新意了吧。其实不然,新也是相对的,大家都一哄而起地写某一方面的内容,势必出现大撞车。大撞车,是写文章最忌讳的,自然就没什么新意。二是故作惊人也未必是新的。有的人喜欢用反弹琵琶的笔法,故作惊人之笔,想以此来表明有新意。比如,教育部指示中小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,有的人却故意提出不应减负,认为竞争时代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。这样的文章新是新了,但没有科学依据,难以让人信服。三是深与新往往是连在一起的。深就是深刻,就是站得高看得远,就是分析透彻,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。
二、操作是不是切实可行
作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研究文章,大多数是自己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。写作的目的主要有两个:一是通过总结,使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比较系统,有一定的理论层次;二是别人看了以后可以借鉴。既然是教学经验,方法的总结,那么,写出如何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,倘都是些泛泛而谈的空话,那怎么能给人借鉴呢?操作切实可行,主要有三层意思:一是从自己实践中来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;二是确实是自己扎扎实实在做的,不是凭空想像、闭门造车的;三是对教育实践有普遍的指导作用,有现实针对性的。有些作者,自己做得很实在,写出来的文章给人有不实的感觉,原因何在呢?恐怕就在于还没有掌握写作的要领。要想使写出来的文章给人实在的感觉,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:一是横向,写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实践的;二是纵向,写清是分几步实践的;三是手段,写清是用什么手段实践的,或者使用什么工具;四是时间,在操作中是怎么安排时间的。以上四点,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具备,但至少有一二点。例如,一篇《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》的文章,在谈到如何使提问‘精”时,从三个方面来阐述:一是从质量上求精,在深入钻研教材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问;二是从数量上求精,尽可能减少无效提问和重复提问;三是在技巧上求精,选择最佳途径和操作艺术提出问题。每一个方面又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,这样,就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。在操作是不是实在的问题上,我们还要澄清这样三个认识:一是举例多不一定就是实,不要以为在一个观点下举出三四个详细的例子就是操作实在,例子应该少而精;二是详尽叙述不一定是实在,有的人用叙述的手法写教研文章,以为这就是实在,其实,教研论文的实在,井不排斥理论升华;三是不要一个小标题下面就直接列举一个事例,况且事例之后也应该有分析。优秀的教研论文应该虚实结合,既有实实在在的操作方法,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,两者互相渗透、相得益彰。
三、板块是不是清清爽爽
正像一辆汽车由几个比较大的部件构成一样,一篇文章也总由几个板块构成。板块清爽,就是思路清爽,就是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,就是让人一看梗概,就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。不同类型的文章由不同的板块构成。
比如,现状与对策类的文章,一般是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:1.具体现状(可分几个方面来写);2.原因剖析(有针对性剖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);3.提出对策(根据现状和原因,提出几条切实可行、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)。
又比如经验总结类的文章,一般由这样几个板块构成:1.做法的依据(为什么要这样做,出于什么考虑或有什么依据); 2.具体的操作(是怎么做的,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);3.取得的效果(这样做后取得了哪几方面实实在在的效果)。但不管怎样都是根据一般的逻辑顺序来决定的。板块清爽,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,容易整体把握。
四、题目、小标题是不是俏丽生动
从理论上说,题目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;但从写作实践上看,许多人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所拟定的题目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现在很多报章杂志,对文章题目的制作都特别看重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的报章杂志实在太多了,不少人往往是光瞟题目,如果题目有点意思,就再仔细地看内容,如果题目平平淡淡,往往就把读物随手丢弃了。因此,题目有没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取舍。教研论文虽然属于论文一类,但它毕竟不同于纯学术论文和科技论文,其题目大可不必板着面孔,冷冰冰的样子。
一般而言,题目的“俏”有这样几个意思:一是新颖,能让人感到新鲜独特;二是有意趣,能让人回味;三是工整对称,读起来琅琅上口,且易记易传。下面这些论文的题目就是比较“俏丽”的:《把优雅带进语文课堂——规范语文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实践与研究》、《未成曲调先有情——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》、《“涛声依旧”的冷思考——小学生习作写真教学例谈)) ,《合作学习,让人欢喜让人忧——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》。除了题目,小标题的制作也同样重要。读者开始阅读论文时,往往看了题目接着就看小标题,如果小标题乱七八糟,即使题目很好,也马上会被人否定。小标题要工整、严谨,逻辑关系鲜明,语言简洁。像上面提到《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》等文章中的几个小标题就比较好。这些小标题,小但概括性很强,而且句式相同,读起来很有力度。有人认为,形式为内容服务,只要内容充实新颖,形式上不用太讲究,其实不然,文章的题目与小标题做得是不是“俏丽”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是不是严密,是不是成熟。平俗的题目、简陋的小标题,往往是思维浅薄与混乱的表现。
五、语言是不是简明扼要
与一般文章相比,教研论文的语言要求更精练、更严密、更具逻辑性。具体说来,语言简明扼要有这样三层意思。一是理论分析应尽量精要。在阐述一个观点或介绍一种方法时,总要进行理论分析,分析也可以适当展开,但不要大段大段地抄搬别人的理论著作。有的人认为,只有大量地引用教育家的话,才能说明文章有理论水平,否则,就是浅显。应该说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文章的理论水平不是由引用理论来提高的,而是靠文章本身的内涵来显示的。二是叙述事例应典型。举例是教研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。举例要典型,就是所举的事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,能以一当十;同时,叙述事例要非常简洁,不要罗罗嗦嗦,不要用描述。三是务去冗词赘语。要尽量删去“我觉得、我认为、众所周知、但是、然而、然后”等可有可无词语,同时,在一般情况下,要避免用第一人称,不要动不动‘我怎么样怎么样”。从本人近年所阅读到的教研论文来看,不够简洁和精练的事实还是普遍存在的,有的还相当严重。有的作者似乎还是在有意拉长,以为长就是厚重,有分量。这种认识当然是不对的。这里,大家还需明白这样一个关系:投寄报刊的文章和参加评奖的文章,对语言和篇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,投寄报刊的文章,语言的要求比较高,篇幅则要尽量短些,一般不宜超过3000字,而参加某个部门的评奖,篇幅就可以长些,5000字甚至于5000字以上也可以。
明白上面五个评价标准是容易的,但要真正掌握它,恐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和体会。
转自《湖南教育》
上一篇:聚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 ——2018年孝… | 下一篇:后面没有啦! |